大运汽车落子龙泉,深度嵌入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生态。依托龙泉作为西南汽车制造核心枢纽的资源禀赋——完善的供应链网络、产学研协同平台及政策赋能土壤,大运构建起“研发 - 制造 - 品控 - 市场”全链路闭环。从商用车核心底盘技术的本地化迭代,到新能源车型研发中心的梯度建设,品牌以龙泉为支点,实现传统燃油车向清洁能源、智能网联车型的战略延伸,在区域产业升级浪潮中锚定差异化发展路径。
在商用车领域,龙泉大运聚焦城配、干线物流等细分场景,打造“轻量化 + 高效能”产品标杆。以旗舰重卡为例,采用高强度钢车架降重技术,结合自主研发的动力链匹配算法,百公里油耗较行业均值降低 8%;针对城配痛点,纯电轻卡搭载智能能量回收系统,工况续航突破 300 公里,且通过电池快换技术实现 3 分钟补能,重构城配时效标准。
新能源赛道上,品牌前瞻性布局氢燃料与纯电双技术路线。氢燃料牵引车搭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系统,低温启动性能、耐久性达行业领先;纯电乘用车板块(如布局中的智能 SUV)则整合龙泉智能网联产业资源,预埋车路协同硬件接口,为未来 L3 + 级自动驾驶商业化铺路,展现技术储备的纵深性。
龙泉生产基地构建“数字孪生 + 柔性产线”智能制造体系,冲压车间配备伺服机械臂集群,精度控制达 ±0.1mm;焊装工序引入激光焊接技术,车身强度提升 15%;总装环节通过 MES 系统实现订单式生产,支持“千车千面”定制化需求。质量管控上,构建“零部件 - 整车 - 道路实测”三重验证体系,300 + 台试验车完成高原、极寒、高温全地域可靠性测试,累计采集数据超百万条,为产品质量筑就硬核保障。
大运汽车以技术溢出效应激活龙泉产业生态:带动上游 200 + 家零部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,联合高校共建“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”,年均输出专利成果 50 + 项;下游催生物流、后市场服务等配套业态升级,形成“制造 + 服务”双轮驱动的产业生态闭环。在行业维度,其“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方法论”成为区域标杆案例,为同类企业提供技术路径与生态协同的参考范式。
面向“双碳”目标,龙泉大运加速能源结构革新:2025 年前计划投放 10 款氢燃料商用车,布局区域加氢网络;纯电车型全面导入固态电池技术,续航突破 1000 公里。智能化层面,携手龙泉智能网联产业联盟,推进 V2X 技术量产落地,2026 年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车型示范运营。全球化布局上,依托中欧班列物流通道,将龙泉智造的新能源车型推向“一带一路”市场,让区域产业势能转化为全球竞争动能。